9月底,得益于一场云音乐会公益直播,大众看到了一个超乎想象的大凉山。这场名为“美的秋月夜”的云音乐会,由美的集团主办,呈现了曾经落后的大凉山地区,如今焕发新的生机:走出大山的音乐人重新归来,哺育下一代音乐梦想;传承上千年的彝绣,在年轻绣娘的手里呈现出新的生命力;深山里架起了桥梁,一小时的山路缩短为五分钟的车程……
文化传承的背后,是“出走”与“回归”
大凉山从来不是贫瘠之地,这里有着迷人的山海和丰富的非遗文化,这里有以大凉山特有的树木雕刻后,刷上红、黄、黑三色的彝族漆器;配色讲究,艳丽无比的精美彝绣和手工艺品;独特的月琴和口弦……文化底蕴厚重的大凉山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培育成了能歌善舞的生活家。
彝族知名歌手吉克曲布在录音室吹奏口弦
彝族音乐人吉克曲布在年轻时曾出走大山,到北京追寻音乐梦想。在他与山鹰组合功成名就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家乡,用多年的所学所见来反哺这方生养他的土地。
“我想把我在外面漂泊二十几年的经验、知识,加上我对音乐的热爱,回馈给家乡那些热爱音乐的年轻人们。”怀着对家乡的音乐的无限的热爱与敬意,重回大凉山的吉克曲布在家乡创业,培养学生,深耕彝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专注于让古老的民族音乐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他说,彝族音乐唱的都是老祖宗的智慧和文化传统,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是相当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吉克曲布心中最热切的愿望就是——把更多彝族音乐传播到全世界各地。
当吉克曲布选择回归大山之时,绣娘阿洛衣呷却有着让彝绣走出大山的心愿。和许多彝族女孩一样,阿洛衣呷十来岁就跟着妈妈和奶奶学习彝绣。如若不是妹妹将她制作的服装穿到凉山以外表演,她可能只是一位手艺出色的普通绣娘。
她的妹妹是彝族知名歌手俄木果果。为了让妹妹有更好的演出效果,阿洛衣呷决定一针一线亲手给妹妹做演出服。许多人为彝绣之美所惊艳,前来向阿洛衣呷问询这些服饰的来处。渐渐地,她觉得自己身上有了一种使命感——不仅想要传承彝绣,也想让更多人了解彝族流传千年的彝绣文化。
彝族绣娘用腰机织布机来织造土布
创立彝绣工坊后,尽管受到了电脑纺织工艺的冲击,阿洛衣呷仍然坚持手工彝绣,她说:“这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是凉山的符号,更是丢不得的手艺。传承彝绣,是要用一辈子去做的事情。”
近年来,随着一众如吉克曲布、阿洛衣呷姐妹这样的文化传播者的努力,凉山的非遗产业得到了重视和发展,从音乐、非遗手工艺到彝绣,都成为了大凉山文化旅游的品牌支柱,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索玛花海间,开拓产业的发展之路
金阳县地处大凉山腹地,是深度贫困地区。金阳县的县城面积仅有0.8平方公里,容纳了超过5万人口,密度堪比香港。但是,这里却又被称为“索玛花之乡”,境内有10万多亩野生索玛花海,每年五六月漫山遍野的索玛花海美不胜收。
坐落在凉山金阳县的丙乙底村彝家新寨
作为广东佛山对口帮扶的金阳县,政府与企业累计投入1250万元,在这里建成了佛山新村,协助当地开发旅游,将10万亩索玛花海变成县里的“金摇篮”。
丙乙底村村民海来瓦且的家就在那一片动人的索玛花海之畔。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大凉山的风景所吸引,走进了这片花海,这让海来瓦且乘上乡村旅游发展的“顺风车”,依托索玛花基地开始经营民宿。如今,海来瓦不仅能在家中接待四方来客,还让全家过上了幸福安稳的日子。
海来瓦且的家中还有一位特别的租客,他是一名来到金阳县开发“波洛云枕”系列彝绣产品的外乡人。被凉山独具匠心的非遗文化所吸引,他希望将文创产品和美景文化相结合,开发成别具特色的现代旅游产品,远销国内与海外,从而让更多人分享和见证凉山之美。
海来瓦且的新家,正是丙乙底村华丽蜕变的生动载体 -- 留人住宿、引人购物的新型乡村旅游生态建设,成为村民们奔向小康的内生动力。
云端之下,大山深处拥抱更美的生活
大山深处,还有许许多多的惊喜变化正在发生。那些崭新的道路、坚固的桥梁,成为了凉山子民走下大山、拥抱美好生活的纽带。
凉山百姓在用美的电器烹饪特色佳肴
悬崖村和丙乙底村的村民纷纷告别了古老破旧的大通间和土坯房,走出了闭塞崎岖的山间村庄,他们踏上稳固而高峻的钢梯,从层云密布的山顶步入了新时代的城镇。在大山下的新村里,乡亲们迎来了整洁舒适的新房、干净安全的供水、便利实用的家具。还有电饭煲、热水壶、热水器……这些现代化的家电,让他们感到新鲜而惊喜。
助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金阳河特大桥
远眺崇山峻岭,那一座正在修建中的金阳河特大桥雄伟屹立,它的存在把金阳的新老县城紧紧相牵。曾经需要花一个多小时走完的山路,将会被五分钟的车程替代。
这座大桥是金阳县的“致富桥”,更代表了凉山美好生活的“未来式”。在不久将来,会有更多大山以外的人们通过这座世界第一高墩大桥走进凉山,认识凉山之美。
致力于创造美好生活,美的集团初心未改
吉克曲布希望将彝族音乐传遍全世界,阿洛衣呷坚持用一辈子去传承手工彝绣,海来瓦且火热朝天投身于发展乡村旅游……在凉山这片热土上,彝族儿女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民族文化的血脉,创造着美好生活的希望。
而这场属于凉山大地的华丽蜕变,背后蕴藏着多方努力。2017年至今,美的集团及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创立的和的基金会,总投入超过2.5亿人民币,通过联动政府,发挥自身资源、渠道优势,实现了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古老彝乡带来了全新活力。这幅凉山美好生活的全图景,更是美的社会责任的强有力印证。
20年公益坚守,社会责任的使命早已铭刻在美的集团发展历程中。而在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美的社会责任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就是美的。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以科技创新践行“科技尽善,生活尽美”,在呈现丰硕的文化与民族之美的同时,让科技真正造福全世界。
“美的式扶贫”,正在为建设更加美好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